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入手,促进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工程实施几年来,安源区52个行政村已建成农家书屋53家,很多地区的农家书屋充分发挥其功能,为农民提供先进的种养殖新技术,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因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书屋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存在问题的原因
1、重视不够,管理缺失。 有的书屋建成交付使用后,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没有纳入年度政府目标考核,有些镇、村对农家书屋重视不够,没有落实专人负责。农家书屋建立之初,省里都配送了1500册图书,但在这次摸底调查中,发现农家书屋图书由于缺乏专人管理,图书不编号、不登记造册,图书遗失严重,常年放在书柜里不对外借阅。
2.管理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书屋的管理人员都是由村里的一名残疾人兼任,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大多数的管理员对农家书屋的管理流于形式,无法保证农家书屋的正常管理与开放,更缺少对图书的推荐宣传。
二、农家书屋发展的要求
1、提高认识。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农家书屋的发展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 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农村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农家书屋既面临着重要挑战,同时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为当地村民服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已成为当前农家书屋发展建设的重要课题。
2、加强管理。区文广新局将农家书屋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各镇街管委会要根据要求建立健全书屋管理、服务等监督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书屋的正常运行。书屋的日常管理由各镇街管委会负责,行政村按照制度抓好落实。
3、整合资源。可以将农家书屋与村级办公活动场所、文化 活动室、农村远程教育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结合起来建设、管理和开展活动,节约建设成本,提高书屋的利用率和综合效能。
4、开展活动。依托农家书屋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 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读书用书活动,引导村民到农家书屋读书用书。区图书馆可以对读书活动给予相应配合、支持。
|